之江汇教育广场2.0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发布时间:2021-01-04 16:08 栏目:通知文件 发布单位:管理员 点击量:6617  

为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和《加快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持续深化之江汇教育广场(以下简称“之江汇”)建设和应用,提高全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重要窗口的定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力争到2022年建成全网互通、学段贯通、学研融通、教企联通的互联网+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有效支撑全省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助推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一)建设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互联网+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加速形成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新业态。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构建安全、稳定、高性能的混合云环境,支持超大规模并发和弹性扩展。强化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省级枢纽作用,实现国家----全网深度互通。全面普及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将之江汇网络学习空间逐步打造成师生进入全省各级在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入校教育应用的统一入口,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环境,实现一站式服务。

(二)构建支撑大规模个性化教学的互联网学校,加快育人模式转变。以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和满足学习者全面而个性发展的需求,构建体系完善、层次清晰、动态更新的在线课程群,有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精准教学,并支持自适应学习。基于之江汇逐步实现一人一课表,突破传统课堂限制,打造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相融通的新型教学空间,实现跨区域选课组班和互联网学分授予,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三)建设开放、多元、共享的教育应用新生态,探索运行机制创新。按照整体架构、分级投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思路,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校经费分级投入、资源众建共享和数据互通共治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整合社会企业和行业专家等优质资源,打造开放、多元、共享的教育应用新生态。

二、行动任务

(一)基础能力迭代行动

积极探索5G、人工智能、弹性计算、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为之江汇提供安全、稳定、高性能的混合云部署环境,具备支撑百万级用户同时在线的服务能力。提供一体化云计算服务能力,鼓励市、县(市、区)、校采用一体化数字资源云。加大数据归集与清洗力度,提高数据质量,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建成规范化的用户数据中心、智能化的资源数据中心、精准化的行为数据中心。梳理教育教学核心应用场景,科学设计数字资源应用流程,精心打磨包括资源智能搜索等若干核心应用功能,提升移动端服务能力,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互联网、省教育计算机网、省政务网、国家教科网、数字电视等多通道提供对外服务。

(二)学习空间融创行动

全面普及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将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的主阵地,实现教师和适龄学生全覆盖,教师活跃空间比例达到70%,力争培育50所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示范校。丰富并创新网络学习空间的服务形式,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引入第三方教育教学工具,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数据集成能力,推出管理者数据驾驶舱,发布全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报告,服务应用管理和决策。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与移动端、电视、教室多媒体融合,推广软硬件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有效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使用的绿色管控。

(三)数字资源适配行动

坚持五育并举,对照教材版本构建动态更新的体系化、立体化配套资源。组织全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各级名师和行业专家打造100名师金课课程。组建由教研员牵头,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资源审核团队,建立数字资源政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审查上线机制,筛选10万件精品数字资源。实现各级数字资源分布式存储和分级管理,通过资源逐级报送审核机制,形成多级资源汇聚和分类呈现,为学习者智能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整合部门力量,联合社会企业,推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拓展性资源5000件。

(四)教师发展助力行动

积极推进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继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校各项功能,逐步构建全省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实施和学习资源归集,形成教师研修成长档案和数字画像,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提供数据支持。组织区域试点,优化场景设计,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在线实施与管理功能,探索教师校本培训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组织名校名师开发聚焦主题、问题导向、注重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系列精品课程,合理运用各种在线学习方式开展培训和研修,完成不少于20万人(次)的在线研修活动。深化名师网络工作室应用,开展100场基于疑难问题解决的系列化、主题式的名师直播活动,提升名师组团送教和网络扶智的效益,发挥名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辐射与示范作用,培育50个创新教学教研方式、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工作室和特色项目。

(五)数字家校携手行动

围绕家长素养提升工程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进浙江省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通知》要求,建好浙江家长学校省级平台和课程资源库,推动全省70%中小学建成数字家校。深化浙江家长学校移动端(之江汇家长端)应用,组织100所联盟校开展家长学习圈学习与评价,建成百门数字家校网络示范课程,推出网络互动答疑服务,支持部分县(市、区)基于之江汇家长端区域推进数字家校建设。优化资源供给方式,组建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汇聚不少于20家优秀市、县(市、区)平台和国内家庭教育专业机构,创设资源共享分平台,优化课程资源,打造名师网络直播品牌。开展全省数字家校优秀应用案例征集活动,全面提升全省家庭教育水平。

(六)在线教学领航行动

遴选100所名校开展云校试点,推出3000门在线同步课程,建成在线答疑平台,全省选课学生数超过50万人,逐步实现名校上云、名师开课、跨区选学、学分授予的互联网学校应用格局。加快推进之江汇大课表建设与应用,推送乡村学校紧缺资源,支持构建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校乡协同四大协同发展应用场景,打造线上一所学校、线下多所学校的云端共同体。实施名师名校乡村连接计划,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缓解教育数字鸿沟,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教学应用普及行动

定期开展技术与应用面对面之江汇进校园活动,入校宣传推广之江汇优质数字资源,以点带面开展应用需求调研,促进技术团队与教师对接,通过技术破解一线教学真实问题。组织教师围绕线上教育教学方法、学习规律、管理机制等开展课题研究和案例分析,加强研究成果和案例范式的宣传推广,为区域、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应用范例。加强之江汇应用绩效评价,促进各级应用协同推广,要求各级优先用好之江汇数字资源,避免重复开发造成浪费。加强各级平台管理员、讲师团、资源审核员培训,发挥关键用户的示范引领作用。

(八)开放生态共建行动

推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应用,推进高校跨校选课,实现学分互认。接入学分银行,为全省市民提供终身教育学习环境。创建政采云教育资源馆,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线上采购交易。拓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网服务能力,开设和共享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宫等在线培训课程。实现与未来社区试点互联,共享社区青少年主题教育资源。开展引智工作,成立之江汇教育研究院、在线教学大数据研究实验室等智库组织,研究新技术在线上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数据应用绩效。开展跨区域资源互换和共享,落实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部署,创新教育援建和教育网络扶智方式,推动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国际合作交流。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之江汇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纳入浙江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强之江汇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保障必要条件,加强区域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应用推广。各级各类学校明确责任部门,全面落实之江汇校本建设与应用工作。

(二)经费保障

省级财政每年投入经费用于之江汇公益服务,保障之江汇平台建设、资源开发与运行维护经费。各地切实落实国家关于财政教育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推进省、市、县(市、区)各级财政分担机制,实现上下合力应用,各地自主管理,财政分级承担,按年弹性投入,鼓励探索生均公用经费购买线上教育教学服务。

(三)机制保障

建立数字资源出版和共享机制,实现数字资源众筹众创和传播共享。加大实施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总结提炼先进经验与典型模式。深化数字教育资源按用付费的激励机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评价与激励机制,将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指标体系,鼓励和引导教师通过之江汇共享优质资源。

(四)安全保障

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提升日常安全防范能力和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水平,定期开展数据灾备和恢复演练,建立严密保护、逐层开放、有序管理的安全防护体系,依法为师生提供绿色的数字资源应用环境,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引导师生健康、合理、有效使用之江汇,加强辖区内师生应用之江汇的网络安全指导与监管。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